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5357cc拉斯维加斯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政策法规
 国家科技政策 
 山东省科技政策 
 青岛市科技政策 
 外省市科技政策 
 校内科技政策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政策法规>>校内科技政策>>正文
5357cc拉斯维加斯“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2-09-14 09:01   5357cc拉斯维加斯

    5357cc拉斯维加斯

             “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山东省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关键时期,是青岛市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也是5357cc拉斯维加斯建成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引领行业进步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冲刺阶段。5357cc拉斯维加斯十四五发展规划既要为学校建设双一流五有高水平大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又要为国家、山东省和青岛市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使规划更加适应新时代要求,更好满足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符合高等教育规律,更好体现5357cc拉斯维加斯担当。

  《5357cc拉斯维加斯十四五发展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编制,主要阐明5357cc拉斯维加斯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战略规划、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学校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奋斗的目标引领。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学校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项目,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建设双一流五有高水平大学的征程上迈出了新步伐。

  ——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召开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双一流五有高水平大学奋斗目标。完成校院两级党政领导班子换届选举,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构建三个六特色党建工作体系,学校入选山东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化工学院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健全干部选任和培训工作制度,强化干部监督管理。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纪检监察和巡察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完善,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向好。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师德师风建设稳步推进。新闻舆论工作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扎实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三全育人格局全面加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不断融合,思政队伍不断壮大,落实专职辅导员绩效工资、职称单列评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津贴。

  ——治理体系不断优化。修订《5357cc拉斯维加斯章程》,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现代大学制度日益完善。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运行机制。出台《5357cc拉斯维加斯综合改革方案》,系统谋划、协调推进学校综合改革。一次办好改革持续深入,机关作风建设成效显著。下放办学自主权,充分激发学院(校区)办学活力。统战工作和群团组 织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与学校协同办学更加紧密。

  ——人才培养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招生质量稳步提升,在校生规模达 3.96 万人。专业结构持续优化,获批 19 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 个专业 15 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跃升,培养机制更加完善。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毕业生就业率从 90.73%提升到 96.94%,学校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上作典型发言。

  ——学科建设扎实推进。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等 3 个学科进入全球 ESI 排名前 1%。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达到 5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达到 22 个,4 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行列,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获批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获批山东省高校学科筑峰计划立项建设。成立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和四个新型学院,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人才队伍实力提升。新增 5 名双聘院士,总数达到 13 人,新增杰青、泰山学者等领军人才 30 人。专任教师达到 1951 人,博士占比达到 54.4%,高级职称岗位比例达到 49.1%。人才引进平台取得重点突破,橡塑材料与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生态化工过程与介尺度结构材料团队两个项目获批111计划立项。稳步推进绩效分配、职称晋升和考核评价等多项人事制度改革,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不断完善。

  ——科研创新能力增强。学校作为我省首家高校科研体制改革试点高校开展试点工作。获批生态化工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级平台 2 个,省级平台 16 个。山东省化工研究院整建制并入学校。自然科学类立项 2751 项,到账经费 9 亿元,其中军工项目 77 项,经费 7160 万元;人文社科类立项 1025 项,到账经费 3480 万元。

  ——社会服务能力突出。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助力橡胶强省建设的系列做法,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批示。学校科研团队参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青科大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在 2020 年《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TOP100)》位列第 57 位。学科性上市公司新增 2 家、总数达到 7 家,政产学研融合进一步增强,与市北区1412发展格局深度融合,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国际合作水平提升。学校对德合作办学开创新局面,青岛中德工业大学被列为山东自贸区(青岛)建设重点项目,中德青年科学院依托学校建设,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投入使用。师生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同 22 个国家和地区的 120 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拥有 1 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7 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境外办学深入推进,成立泰中国际橡胶学院,留学科大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新建科研、办公、学生宿舍用房近 7.5 万平方米。完成崂山校区 D1D2D3 教学实验楼,综合服务楼,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产学研中心和四方校区 21 号学生公寓建设。高密校区争取工程实训中心建设在内的各类投资近 1.2 亿元,新建、调整各类实验室近 70 间。建成科萃苑”“科馨苑人才公寓。固定资产总值从14.6亿元增至31.1亿元,仪器设备总值从3.9亿元增至8.3亿元。启动一库一表一图校园信息化建设,后勤服务和安全保卫能力不断提升,教职工福利待遇和师生关怀力度不断提高。

  ——文化育人氛围不断浓厚。科大精神”“橡胶品格” “五有理念深入人心,青科大家风内涵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志愿服务成为文化品牌。一院一品工程持续推进,文化阵地不断拓展。成功举办建校 70 周年系列庆祝活动,进一步凝聚了发展合力。获评山东省首届省级文明校园

  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综合实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但是,对照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面对社会各界和广大师生校友对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期待,对标国内一流大学成熟的发展模式和建设成效,我校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办学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在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学科建设等方面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解放。争创双一流大学的紧迫感和战略发展定力需要进一步强化,干事创业的干劲、拼劲和闯劲需要进一步激发。

  二是学校治理现代化需要进一步深化。全局统筹能力不足和管理重心下移不够的问题并存,有效办学资源不足和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的问题并存。学院办学积极性和学校师生员工的创新创造潜能尚未充分激发,学术组织的建设与运行机制还没有理顺。

  三是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尚需不断优化和完善。特色办学的显示度和贡献度有待提高,对优秀生源的吸引能力和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力有待加强。生师比”“本研比”“硕博比偏高,尤其是博士生数量严重不足。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和终身发展优势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是师资队伍的整体层次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师资总量不足、人才引进困难等问题依然突出。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和大师级人才匮乏。人才整体成果产出效率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杰出青年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在数量、结构和协同攻关等方面还短板。

  五是学科核心竞争力需要进一步增强。优势学科数量不足,国内影响力仍需提升。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亟待发展,目前还没有一流学科。学科发展与国家重大需求的关联还不够紧密,学科与学院及科研平台的协同发展机制还需进一步理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作用还不明显。

  六是科技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科研体量(尤其是人文社科)总体偏小,科研人员协同创新意识不够,对接国家战略与服务区域发展能力还不足。科研创新体制及评价机制亟需完善,缺乏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创性重大成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标志性成果。科研成果转化及社会服务实效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七是办学经费紧张现状需要进一步改善。办学经费长期不足,债务负担过重反向制约了学校发展。资源配置不够优化,共享程度不高,使用效率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争取外部资源、突破资源瓶颈的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二)发展环境

1.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同时国际形势日趋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高层次创新人才成为全球科技竞相争夺的战略资源,促进科技与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面对这个大变局,许多发达国家都把高等教育作为关键力量,进行新的战略部署。面向十四五,必须增强全球视野和前瞻思维,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坚定发展自信,保持发展定力,加快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的学科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快创建双一流大学步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作出新贡献。

   

            2.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我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不断涌现,社会对高层次创新型专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迫切。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成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水平,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区域经济协同和本地高质量发展中提供一流服务、创造一流价值、作出一流贡献。

3.山东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规划和方案,尤其是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重大任务和使命,战略叠加优势凸显,山东省和青岛市发展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山东省和青岛市发展仍处在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口,新旧动能转换任务依然艰巨,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需要持续深化,这都需要科技和人才的支撑。必须全面融入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自觉担当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使命,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为山东省和青岛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4.高等教育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等教育事业高度重视,相继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和原则,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绘就了战略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央关于高等教育系列新部署,也为学校发展指明新方向。必须牢牢把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大历史机遇,找准一流大学建设的历史方位和战略方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强化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积极争取更多支持,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就在眼前。要转变思想观念,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动力,以破解重点、难点现实问题为抓手,以提升内涵、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目的,强化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干事创业、攻坚突破的精神状态,字当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加快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二、指导思想、遵循原则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与遵循原则

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动力,以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保障,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特色办学,不断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建设一流学科、打造一流队伍、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提供一流服务、作出一流贡献,建成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引领行业进步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2.遵循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党委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加快构建高质量党建体系,深化从严治党,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努力办好社会主义大学。

  ——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硬道理。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突出质量和内涵建设,全面打造以学科建设为引领的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做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加强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关键领域环节突破,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塑造发展新优势。

  ——坚持开放办学。开放办学是创建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立足双循环格局,主动融入国家、省、市协同发展格局,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巩固和拓展对德等合作办学优势,提升国际交流合作质量和水平。

  ——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发展的科学思维方法。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强风险研判分析,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以人为本。师生员工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力量。牢固树立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激发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展依靠师生员工,成果由师生员工共享,进一步提升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二)主要目标

按照建设中国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的发展愿景,

2035 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发展主要目标如下。

1.2035年远景目标

  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引领行业发展潮流,构建面向国际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科研创新体系、优秀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和现代管理服务体系,汇聚在国内有影响的高水平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建成创新型、复

合型、国际化高水平大学,综合实力跻身全国高校 100 强。

2.“十四五时期发展主要目标

  全面实施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取得突破,五年塑成优势的战略部署,通过五年努力,完成十大任务攻坚,在八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到十四五末力争新增 5 个以上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实现 A 学科或一流学科突破,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获评国家科技奖 1-2 项,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水平、成效再上新台阶,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位列山东省属高校第一方阵。建成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引领行业进步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主要目标如下:

  ——学科竞争力达到新水平。学科布局更加合理,特色优势更加鲜明。在学科评估中,1-2 个学科进入全国前 10%

2-3 个学科进入全国前 30%。新增 5 个以上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实现人文社科博士点零突破。

  ——人才培养能力得到新提高。以打造精英型、特色型、应用型本科教育为目标,为区域和行业发展培养急需的研究实践型高质量人才,实现教学成果奖等教育教学国家级标志性成果 15 项以上。持续推进专业优化、调整、升级、换代和新建工作,本科专业稳定在 65 个左右,在校生规模控制在 35000 人左右,其中本科生 28000 人左右,硕士研究生 7000 人以上,博士研究生 300 人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 95%以上,本科生深造率 32.5%以上。

  ——师资队伍实力实现新增强。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专任教师达到 2200 人以上,其中博士学位占比 62%以上,高级职称岗位比例 55%左右,学校生师比达到 18:1。实施3515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建设一支 30 人左右以院士等国家级人才为首席教授的领军人才队伍,新增泰山学者等省部级人才 50 名左右,打造一支 100人以上由各类人才项目入选者和学科带头人为主体的学术骨干队伍,引育 500 名左右中青年拔尖人才和青年骨干教师,形成以领军人才为核心、学术骨干为中坚、青年人才为支撑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体系。

  ——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承担 300 项以上国家级项目,产出一批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自然指数排名不断提高,军民融合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建设一批新型智库。力争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新突破,国家级科技奖励 1-2 项,科研经费总量达到 10-12 亿元。

  ——社会服务取得新成效。支撑服务行业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更加有力,人文社会交流更加深入。横向项目、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项目合同累计达2000项,其中成果转化项目占比15%以上。横向经费到账7.5亿元以上。专利授权达1600件,有效转化15%以上。

  ——国际化办学开创新格局。国际化办学水平保持在省内高校前列。力争新增 1 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含2-3个项目)或项目;各类留学生或学力留学生人数达到500人以上,力争学生出国(境)交流 1800 人次左右。实现青岛中德工业大学批筹和设立。高质量建设中德青年科学院,提升国际科技合作能力。

  ——文化生态彰显新力量。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培育新发展格局下全体青科大人一致认可的家国情怀、坚定践行的爱校荣校意识和润物无声的文化软实力。塑成以青科大家风为内核的精神特质,师生员工精气神进一步提振,建立与高水平大学相匹配的新时代文化生态。

  ——治理体系得到新优化。进一步完善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全面提高依法治校能力水平。推进人事制度与绩效评价改革、教育教学改革、科研体制机制改革、行政管理和资源配置机制改革、信息化改革向纵深发展,教育评价改革成效得以凸显。院级单位办学活力进一步激发。

三、主要任务与思路举措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高质量发展源动力

1.加强党对学校工作全面领导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新时代高等教育新任务和新要求,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实化深化三个六党建工作体系,探索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到学校高质量发展各方面、各领域,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努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2.加强思想理论武装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发挥校院两级中心组示范引领和党校主阵地作用,分类分级抓好教育培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健全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抵制敌对势力和宗教向校园渗透,确保学校始终成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坚强阵地。


3.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强化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把握正确用人导向,优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建立干部队伍蓄水池,加强干部轮岗锻炼,大力发现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完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培训质量,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激发人才活力。


4.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坚持工作重心下移,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把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基层,充分发挥院级党组织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打造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增强党支部活力。开展全国、全省高校党建双创培育创建工作。做好在优秀学生、青年教师、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中党员发展工作,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入党。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确保党员教育质量。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扬党内民主。


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强化一岗双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责任制。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和文化建设,强化党风廉政教育。突出廉政风险防控重点,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督。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纪律审查,坚决惩治腐败。

加强校内巡察工作和内部审计工作。


6.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持续强化统战工作,打造统战工作品牌,开创新时代学校统战工作新局面。大力支持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行职责,团结和引导民主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侨界人士发挥作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委会、学生会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在学校建设和育人中的积极作用。凝聚校友力量,把校友资源作为教书育人和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

(二)构筑学科特色优势,提升学科建设引领力

1.构筑学科高峰

  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加大资源投入,推动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进入全国前 10%,入选山东省高峰学科。加大高峰学科培育力度,重点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努力进入全国前 20%,冲击山东省高峰学科。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助推化学等学科进入全国前 30%,并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


2.强化学科特色

  坚持四个面向,瞄准学科前沿,聚焦国家、区域和行业重大需求,激发(橡胶)材料、化工、机械等优势学科新动能,提升学科竞争力、发展贡献力、行业影响力,打造以橡胶为特色的材料、机械优势特色学科群和以绿色化工为特色的化工、化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优势特色学科群,服务区域和引领行业发展。


3.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顺应国家发展需求,加大培育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突出信息与控制学科。发挥学校优势特色,促进海洋与化工、生物与材料交叉和融合。加大对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学科的培育力度,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力争获批 5 个以上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或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实现专业博士点和人文社科类博士点零的突破。


   4.优化学科生态布局


  发挥学科建设引领作用,实施学科分类建设和管理,强化基于学科发展需求的资源配置。优化学科布局,按照学科、科研、教学、人才、平台五位一体思路,巩固优势学科、强化特色学科、培育交叉(新兴)学科、稳定基础支撑学科、优化人文社科学科,构建一流学科生态体系。坚持做好校内学科评估工作,加强学科动态调整。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实施本科生培养模式优化工程

  加强学生科学精神、人文情怀、专业素养一引领、三加强1+3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继续实施英才培养计划。力争新增 6 个左右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 个左右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 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推进微专业建设,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提高产业需求人才培养质量。新增校企共建专业或者校企合作办学专业 16 个以上。顺利通过新一轮审核评估。


2.实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工程

  引导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提高研究生培养对学科建设贡献度。在校研究生规模突破 7000 人。建立健全招生计划增量调节机制,重点发展博士研究生教育,设立专项招生计划,探索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项目。完善以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学位授权类别结构动态调整。稳步发展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推进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有机衔接。强化导师岗位管理,全面落实育人职责,实行评聘分离的招生资格年审制,建立导师培训和激励机制,建立产业(行业)导师制度。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力争获评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 15 篇以上、优秀硕士论文 80 篇以上、研究生优秀成果奖 100 项以上,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的高水平成果 900 项以上。实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推进计划。健全分类多维的质量评价体系。


3.实施教育教学研究提升工程

  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成立课程建设研究中心,提高课程质量。大力培育体育教学综合改革等教学成果,力争获评国家教学成果奖;力争获省级教学成果奖 20 项以上。力争新增国家级一流课程 10 门以上,省级一流课程 15 门以上,省级研究生质量提升计划立项 40 项。大力开展教材建设工作,重视教材编写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精品教材。新增教学研究项目国家级 2 项,省级 6 项;高质量教学研究论文 20 篇;出版国家级教材 5 部左右,力争获评国家优秀教材奖,获评省部级优秀教材 7 部;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 40 项;新增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0 项。

4.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程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进一步健全教学体系和实践平台,多维度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水平。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建设,进一步完善三创中心功能。学生学科竞赛获奖达到 6000 人次,在全国学科竞赛排名中位于山东省属高校前列,实现互联网+”“挑战杯国家金奖突破。


5.实施教学质量保障建设工程

  提升教师育人本领,完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体系,强化教师教学技能和质量水平,增强教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增强课程对人才培养的供给能力。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做好专业建设规划,推进四新建设,提高专业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率达到 100%。完善教学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建立从检查、评价到追责整改的管理闭环,提高教学质量意识。建立宏观有指导、中观有制度、微观有措施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6.实施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系统工程

  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把立德树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持续完善十大育人体系。强化价值塑造,优化以铸魂固本圆梦为主题的四年不断线学生成长综合培养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整合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和专业教师力量,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相长的学生工作机制。深化团学组织改革,融入立德树人大格局。深化体育综合改革,以体育人,把健全学生体魄和人格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程。加强美育和劳动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新时代劳动观。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1.打造基于学科建设需要的人才高地

  根据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探索实施首席教授制度和团队考核制度。完善稳定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政策措施。完善崂山学者系列校内人才工程,实施崂山学者”“文会学者等系列人才计划,加大优秀青年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引进力度。借鉴 PI 制的组织模式和理念,探索建立一批与学科建设相匹配的学术科研团队。


           2.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实施师资队伍结构优化计划。


  加大专任教师补充力度,平均每年补充 100 名左右青年博士。加强人才柔性引进,出台柔性引进人才管理办法。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支持青年教师学历提升和岗位培训,完善激励政策,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中的博士占比;支持青年骨干教师海外访学研修;支持青年教师实践锻炼。改革博士后管理,放大人才蓄水池效应。完善博士后与青年教师相衔接的2+3进人模式改革,力争博士后每年在站人数 200 人左右。


3.建设专业化的管理与教辅服务队伍


  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探索管理队伍职级职称改革,完善晋升通道,拓展成长空间。支持管理人员提升学历学位,到高水平大学、政府部门和知名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团结务实、精干高效、奋发有为、推动发展的管理人才队伍。优化教辅队伍人员数量和结构,完善招聘、管理、考核、评价等制度建设。


4.完善考核评价办法

  突出考核指挥棒作用,强化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和过程考核、结果考核。严格考核结果运用,从严从实考核。坚持将师德师风作为考核第一标准,强化教师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底线意识,培养四有教师。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改革教师评价,突出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科研实绩。探索以团队为单元的评价考核与资源配置机制,将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


           5.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岗位管理制度。


  探索实现学科建设与岗位聘用相融合。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合理确定编制数量、岗位数量和岗位职责,实行动态调整。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分类评价标准,健全基于贡献和质量的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推进人事管理重心下移,扩大学院人事自主权,使学院真正成为主动作为、充满活力的办学主体。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注重三支队伍的薪酬水平适度平衡。建立学校事业发展与教职工收入同步增长机制,优化薪酬体系。突出基于实绩的收入分配激励导向。

探索多元分配激励方式。



(五)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重大创新成果

1.加强科研平台建设

  建成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1 个,强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山东省高等学校示范协同创新中心内涵建设。力争新增省部级平台 4 个,实现质量和增量新突破。


2.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立足四个面向,实施揭榜挂帅,攻坚核心技术。力争在材料、化学、化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学科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以及国防科技发展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形成一批重大研究成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70 项,国家社科基金 30 项,力争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艺术基金项目。建立和完善多元科研评价体系,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引导教师积极从事应用研究。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3.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构建成果转化长效机制。推动科技工作从问题导向向问题+市场导向转变,从源头上提高成果转化成功率。发挥学校特色学科优势,促进社会资源与科研资源深度融合。发挥技术经纪人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创新校办企业运营管理模式,适时以资产经营公司为主体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每年孵化 1-2 家学科性公司。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的政产学研融合,提供更多参政议政和社会管理的研究成果。扩大企业培训与社会服务,提升社会服务质量和智库水平。完善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分配政策。实现横向项目、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项目合同达 2000 项,横向经费到账 7.5 亿元以上。


4.提升军民融合创新能力

  加强军工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军工资质体系,打造军地沟通新平台,探索军品推广新途径,培育挖掘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技术与产品,力争在军工科研项目方面实现新突破,军工科研经费接近 1 亿元,学校军工发展各项指标位于省属高校前列。


5.实施科技大奖培育突破计划

  培育遴选 4-6 个国家科技奖种子项目,获评 1-2 项国家级大奖;培育并获得中国专利金奖或银奖 1 项;获批省部级科技奖 30 项,其中一等奖 1-2 项。实现省部级以上人文社科成果奖二等奖及以上奖项稳步增长,确保年增长率达到 15%以上,力争获批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及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六)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服务区域发展

1.打造新时代产学研升级版

  全面融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八大发展战略及青岛十五个攻势。完善校地合作机制,贴近城市发展,构筑与社会深度融合的生态大学。升级平台思维”“三个有利于原则”“生态共赢的产学研融合内涵,推动开放办学和产教、科教融合,大力鼓励科研成果走向市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实施校友+”行动计划,丰富校友 e 公益性综合服务平台内涵,搭建全面成长平台和校友合作平

台。加强继续教育顶层设计,促进资源整合,稳定招生规模。

2.激活产学研融合外力

  深入拓展与地方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并落实合作协议执行情况,提升社会服务质量。依托学校各类协同创新中心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探索创新发展新机制,紧密联系企业组建创新创业共同体,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任务。促进学校人才智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精准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协同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实施高层次人才赴地方、企业挂职行动和科技特派员行动。

            

            3.激发产学研融合内力


  整合学科资源,进一步发挥学校立足行业、服务区域的政产学研基础优势。加快山东化工研究院融合发展,实现1+12,打造新时代学校政产学研融合生动范例。完善国家大学科技园专业平台和服务功能,提升平台服务质量。发挥驻外研究院服务地方桥头堡作用,提高技术转化效能。推进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建设,构筑工业互联网领域拔尖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创新转化基地。推进青岛市市北区千亩高端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以学校为核心的橡塑先进基础材料产业生态链。推进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建设。强化分析测试中心社会服务功能。


(七)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1.提升对德合作办学层次和水平

  引进德国伙伴高校优势学科专业,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青岛中德工业大学的批筹和设立。推动中德青年科学院建设,建成具备良好自我发展能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机构。充分发挥中德校区、中德科技学院和出国留学培训基地平台优势,构建对德一体化合作框架。进一步提升师生赴德访学、交换学习和实习实训等服务水平,擘画新时代中德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多维度合作新画卷。


2.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和服务水平

  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在社会经济发展急需领域设立 1 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含 2-3 个项目)或项目,适时扩大规模。提升新时代校际交流层次和水平,推动教师赴国外访学、学生赴国外交换学习和实习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加快构建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国际化教学科研平台。提升中外合作办学对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度。

3.提升服务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水平

  推动来华留学管理机制改革,助力服务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提高面向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招收数量和质量,拓展东南亚合作院校 5-8 所。建设境外橡胶工程技术共性化培训基地,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开展跨境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合作项目 3-5 个,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在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承担重任。

(八)优化资金资源配置,增强保障支撑能力

1.积极争取办学资金

  提高学校获取社会资源能力,拓宽学校发展资金社会渠道,有效缓解办学经费紧张现状。发挥财政资金、非税收入、创收资金、科研资金、社会捐赠资金等积极作用。积极争取财政基础拨款和竞争性拨款;通过提高收费标准、改变招生结构等方式,增加非税收入。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多元捐赠创收体制机制,强化社会捐赠创收目标管理及奖励,促进社会捐赠创收工作可持续发展。


2.优化资金资源配置

  强化预算管理和资金统筹,推进两级部门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和财务信息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降低资金风险。提高学校理财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突出贡献度导向,深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资产经营理念。推行资产有偿使用,全面推开公用房绩效考核。加强政府采购规划管理,提高采购效率和效益。开展资源使用效果和效益评估,加大资金资源使用考核力度。


3.推进校园高质量建设

  探索建立新时代背景下适合学校校情、行之有效的基本建设管理体系。完成四方校区 CCF 大楼、26 号学生公寓及其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高标准交付使用,推进校园建设高质量发展。通过多方融资、学校管理、社会共享等运行机制,大力推进崂山校区三期建设。


4.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完成一库一表一图建设,优化工作流程,进一步强化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推进信息化与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创新。推动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互通衔接,促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加强期刊、图书等高水平学术出版载体建设,提升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影响力。稳步增加图书文献资源和电子资源数量,优化服务,打造高水准图书馆。深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加强后勤标准化建设,发挥后勤育人功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医务人员队伍建设,改善医疗条件,提升服务水平。

(九)塑造良好文化生态,推进美丽青科大建设

1.建设文化校园

  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推进精神文化建设,挖掘科大精神”“橡胶品格”“五有理念的时代内涵与精神内核,培育新发展格局下全体科大人一致认可的家国情怀、坚定践行的爱校意识和润物无声的文化软实力。推进学术文化建设,凝练学术传统和学术特色,营造浓厚学术文化氛围。推进制度文化建设,打造精细的管理文化,大力加强学院文化建设,弘扬法治精神,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文化场馆建设,发挥图书馆、报告厅、美术馆、音乐厅、文化景观等育人功能,弘扬优良办学传统,深化党史校史研究,增强校史馆和校园环境承载校史文化的功能。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把网络建设成为传播正能量的重要阵地。加强融媒体中心建设,打造融媒体矩阵。巩固省级文明校园创建成果,争创全国文明校园。开展文化会客厅等特色文化活动,实施书香校园建设计划,推出一批有分量的文化精品。


2.建设和谐校园

  广泛开展大走访活动,及时掌握师生诉求。着力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开展建家活动,提高教职员工的获得感归属感和满意度。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建设附属学校,办好校区幼儿园,有效解决教职员工子女入学问题。重视离退休工作,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推进本色家园党建引领工作,关心、关注、关怀离退休老同志。进一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扶工作,推进资助育人、心理育人工作。做好就业困难帮扶工作,帮助学生有业就、好就业、就好业。


3.建设绿色校园

  加强校园美化绿化,建设美丽校园。提高师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和管理工作,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能源管理社会化改革,实施节能改造,建设节约型校园。完善校内能源消耗三级计量体系建设,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发挥学科优势,大力开展节能环保等领域研究,积极参与和支撑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4.建设平安校园

  以智能安防系统建设为支点,构建以政保、治安、消防三位一体的保卫体系,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强化校园综合治理,建立健全政治安全防控体系,加强校园网络安全建设,做好消防工作,加强校园交通管理。全面提升户籍管理、校园报警、车辆管理、综合审批四个服务师生窗口形象。

(十)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全面激发办学活力

1.完善内部治理体系

  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依法治校的治理体系。加强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及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健全和维护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架构,发挥学术委员会学术引领作用,规范学院学术组织运行。完善教代会、学(团)代会制度,拓展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与途径。加强信息公开。健全社会参与制度,进一步发挥校友会、理事会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加强机关作风及效能建设,推进一次办好”“简政放权,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2.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完善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贡献度评价为杠杆,以资源配置为保障,以绩效考核为抓手,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内部控制体系。突出科学精神、创新质量、服务贡献。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3.激发院级单位办学活力

  增强办学成本意识和效率观念,推进精细化管理。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坚持责权利相统一,强化学院办学主体地位,实践探索校办院院办校转变。探索在重大建设方面建立校院共担机制,实施学院改革试点,对试点学院给予充分授权和放权。实施二级单位聘期目标责任制,规范学院运行体制机制。试点院长、学科带头人全球招聘。


4.提升依法治校水平

  全面加强学校法治工作,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学校法治工作实施方案。以山东省高校法治工作试点院校建设为契机,健全学校法治工作组织领导、规章制度、内部治理、权益保护、风险防控和宣传教育体系。探索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法律文书清单制度、重大案件报告和通报制度。

四、组织实施

实施学校“十四五”规划,必须处理好当下与长远、局部与全局、内部与外部、需要与可能的关系,从组织领导、监测评估等方面强化实施保障,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强化组织领导

  加强统筹管理,形成以总体规划为纲领,专项规划、学院(部门)规划为支撑的发展规划体系。加强规划与年度重点任务有机衔接,确保相互支撑,形成合力。强化规划的实施、协调、配置和评价,细化目标指标和重点任务,明确责

任人,任务完成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规划任务顺利落实。

(二)实施监测评估

  把握规划实施总体进展,监测并评估规划实施过程、进度和效果,评估结果将作为改进学校工作和对各单位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规划实施调整机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学校事业发展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充实。做好信息公开,向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报告规划实施情况,自觉接受监督。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本规划需要调整时,由校长办公会提出调整方案,提交教代会审议,学校党委常委会审定后,报上级部门核准。

(三)保障资源配置

  充分发挥发展规划的指导性作用。以学科建设为引领,统筹学校人力、空间、物资、经费等资源配置,建立基于贡献度的资源动态调整机制。以规划完成绩效为依据,完善各单位经费、资源配置机制。学校财务预算要为规划实施提供有力资金保障,结合未来五年重点发展任务,明确经费主要投入方向。

(四)做好宣传动员

  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加强对规划内容、精神的解读。对规划落实的重要进展、重大成果和典型经验要及时宣传推广,进而增强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对学校未来五年发展思路、奋斗目标、战略任务的认同感,提高规划执行意识。

全校师生员工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干事创业,为加快实现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取得突破,五年塑成优势的战略部署而拼搏,为建成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引领行业进步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为打造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5357cc拉斯维加斯(中国)-搜狗百科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 邮编:266061